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园运营 案例展示
共赢共享
兴城临海产业区(以下简称产业区)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和东北三大产业区的结合部,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该区域区位条件突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内陆腹地广阔,土地、劳动力等方面成本优势明显,发展基础坚实,潜力巨大,是葫芦市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最佳之地。
产业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临海产业区生产总值完成7.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亿元;引进辽宁省域外资金43.8亿元,引进外资实际到位8000万美元。
到目前为止,临海产业区起步区土地开发面积已达8平方公里,6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其中平整盐田2.67平方公里,填海5.33平方公里。主要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完成,2台4万千伏安二次变及线路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此外,9.38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获国家批准。
临海产业区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园区共有签约项目82个,总投资182亿元;累计开工项目41个,其中17个项目投产。以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辽宁亚鹰钢结构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绿垣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辽宁亿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新型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临海产业区。泳装产业园已有15家泳装生产企业落户,总投资13亿元,佰宏、羽姿、美路威、恒泰、三奇等知名泳装企业已经开工建设,国内第一个以泳装产业集群为依托,集泳装产品展示平台、出口贸易窗口、泳装博物馆、泳装检测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和泳装技术研发中心为一体的泳业服务平台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大地促进兴城泳装产业的发展。目前,产业区以新型材料和泳装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兴城临海产业区位于兴城市中心城区以南10公里,辽宁省的西南部,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紧临渤海辽东湾,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部分,是沟通东北和华北两大产业区的必经之地,具有承接两大产业区双向辐射的先天优势;5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6个省、2个直辖市,53个地级,2亿多人口。
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成本低廉的土地资源和相对充裕的劳动力资源是兴城临海产业区开发建设的核心优势。产业区所处的兴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储量广,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铅、锌、铜、钼、大理石、硅石、长石、重晶石、石灰石、无烟煤、花岗岩等20多种。其中铅锌矿和铜矿储量较大。
立足葫芦岛,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服务东北和京津冀都市圈,面向全国和东北亚,将兴城临海产业区建设成为环渤海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世界泳装生产和研发基地、北方知名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滨海新城、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兴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环渤海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兴城临海产业区区位、交通、土地及政策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着力发展以高性能碳纤维、新型建材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化分工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将产业区建设成具有较高国内影响力的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世界泳装生产和研发基地。充分发挥兴城泳装产业发展的深厚底蕴和产业基础,以大力推进泳装、面料等系列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完善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龙头企业,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文化内涵,使泳装成为产业集群化、产品多样化、品牌全球化的特色产业,将产业区建设成为世界泳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世界泳装之都。
兴城临海产业区产业布局图
(一)新材料产业区
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位于产业区滨海公路南部。重点布局以高性能碳纤维、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高性能碳纤维重点发展原丝碳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制品等。新型建筑材料重点发展钢、塑、铝和节能环保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等。
(二)泳装产业区
规划面积1.85平方公里,位于产业区滨海公路南侧,新型材料产业区东侧。重点发展高档泳装、行业服装、运动休闲服装等。
(三)仓储物流区
规划面积0.7平方公里,位于新型材料产业区的西侧。重点布局存储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等。
(四)综合工业区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位于产业区临海近港区域东南侧,紧靠新型材料产业区。重点布局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制造等项目。
(五)产业服务区
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位于产业区滨海大道的北侧。重点布局行政办公、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商业服务、教育卫生、公寓住宅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的设施。
(六)市政设施
规划面积0.15平方公里,主要布局产业区市政基础设施。